说说文明的人和事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 杭州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杭州网观点 立即发表留言

最新留言

杭州网新闻热线:0571-85052222 爆料QQ:200900571 爆料有奖!

留言 182 条 显示 41 - 60

12345...10

2011-05-04 16:29:55 小红薯( CZ88.NET)

马路上不只车辆需要遵守规则,行人也是一样,晚上有很多人根本不看交通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太不应该了。

2011-05-04 15:28:05 如何让行( CZ88.NET)

让行真的要坚持了,不能有交警管就让,没人管就不让啊,真正要提高的还是文明习惯和素质啊。

2011-05-04 13:26:42 米妮( CZ88.NET)

今天要表扬一下我们的公共卫生间,上次还特意去西湖文化广场那边体验了一下那个五星级的,做得真不错啊,去别的地方旅游很少遇到干净又不收费的公厕。

2011-05-04 11:15:57 杭州旅游( CZ88.NET)

杭州是旅游大市,如果能做到景区里公平对待市民和游客,不随意宰客,那就最好不过了。

2011-05-04 10:23:25 琪琪( CZ88.NET)

现在小区的垃圾分类做得越来越好了啊

2011-05-04 09:22:50 米粒( CZ88.NET)

如何方便老年人的出行有待考虑,不少人都反对老年人与上班族一起挤公交车,可是也不能剥夺老年人出行的权利啊。

2011-05-03 10:06:43 一流求( CZ88.NET)

我们杭州的让行做的很好啊~我看别的城市没有,要做出我们的特色,要坚持下去啊

2011-05-01 10:33:42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文明其实都是通过细节证实的

2011-05-01 10:30:49 chun(浙江省杭州市)

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011-05-01 10:29:50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现在杭州随地吐痰的好像是不多了吧

2011-05-01 10:28:24 活力的宝马哥(浙江省杭州市)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2011-05-01 10:27:51 斯人(浙江省杭州市)

食品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监管,可是主管部门最应该负起责任来

2011-05-01 10:26:35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逃票省钱了、方便了,但失去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公民的素质

2011-05-01 10:26:21 晓晓(浙江省杭州市)

“文明”是什么意?我觉得就是不乱扔垃圾啊,扶老奶奶过马路啊,见到人说“你好”啊,如果是外国人就说“hello”……
从小事开始文明!

2011-05-01 10:25:22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文明素质啊

2011-05-01 10:24:27 朱益华(浙江省杭州市)

车在路上,总是能看到往车窗外乱扔垃圾的车友和乘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想,没有创设“垃圾入桶”的环境也是造成垃圾随意乱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就想到了这样一个点子,让我们全车友都能在车里放置一个小型垃圾桶,方便自己、文明城市。也希望这样的行动能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动,例如开展“赠送车载垃圾桶”等活动,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2011-05-01 10:23:39 song(浙江省杭州市)

提高公共交通司乘人员的素质,让他们都能成为杭州的导游,指路者和文明使者,让他们把文明礼仪撒向杭州、西湖,缔造一个更加文明的杭州。

2011-05-01 10:23:20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多方位免费提供导游、导乘、导购、办事的相关资料,为来杭州办事、旅游者提供方便。这在香港、台湾旅游中体现就比较充分,资讯资料可以方便得到。

2011-05-01 10:23:04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安全警示要“内紧外松”,大喇叭哇啦哇啦的叫,效果和社会影响都不好。原来火车东站大喇叭整天就是提醒“骗局”,不知现在其他车站如何,反正我觉得给刚下火车汽车的人感觉不爽!好像杭州的社会治安很差似的,让人没有安全感。

2011-05-01 10:22:13 樊松金(浙江省杭州市)

公厕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准之一,不但要等距离布局,还要明确标示,方便行人们“方便”,避免在绿化带和花丛、屋角随意大小便。
留言 182 条 显示 41 - 60

12345...1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