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杭州市两会——喜迎市“两会” 共创新发展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 杭州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杭州网观点 立即发表留言

最新留言

杭州网新闻热线:0571-85052222 爆料QQ:200900571 爆料有奖!

留言 127 条 显示 21 - 40

12345...7

2012-04-11 22:19:15 杭网( CZ88.NET)

油价这么高,汽车开不起啊,想骑摩托车啊

2012-04-11 22:12:17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北京 上海都是摩托车限行,交警都用摩托车,说是能方便快捷的到达事故现场,既然知道摩托车方便快捷为什么不让老百姓用?

2012-04-11 22:03:54 杭州网网友(江苏省苏州市)

学习别的国家,还摩托车合法化,还老百姓的出行交通工具选择权,还老百姓的道路使用权。

2012-04-11 21:36:38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什么时候解禁摩?摩托车限行也可以啊。买不起汽车,上班路程又远电动车不够电。代表都开汽车,也为我们百姓多想想。还有交通越来越堵。制止非法改装严禁响排就可以了。

2012-04-11 20:25:53 雨后回首(江苏省苏州市)

杭州的道路越来越堵,政府能否解禁摩托车来替代部分汽车的出行呢?有钱可以去买汽车开,但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并不高,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不可能都去买汽车。电瓶车续航能力不够,所需要的只有摩托车,现在普通摩托车价格也不贵,一般老百姓都买的起,而且现在摩托车也达到了国三标准。希望政府还道路于百姓,还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权于百姓。

2012-04-11 20:01:32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5.38元每月200度其余的是6。38元电表的损失进表与出表有快慢进的快,分表慢,还有楼道灯,电视放大器等大家都不用电总表也会走的 。楼道还经常要换灯泡,和延时开关老是要换,所以1元是应该收的。

2012-04-11 19:46:28 劲秋(浙江省杭州市)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禁摩的城市。以前是为了城市形象,现在汽车的副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改正视摩托车解禁的问题了。交通部门应该承担管理的责任。而不是简单的用禁、限来回避问题。

2012-04-11 18:52:02 Patrick F( CZ88.NET)

为什么不加大对安全带是否系上的管理?安全带可以救命,为什么的士司机,校车的司机,还有很多开车的人都选择不系?是学车的时候就没有这个意识吧!

2012-04-11 18:16:08 杭州网非哥(广西南宁市)

关于萧山余杭两区和杭州五城区实行同城同待遇的建议:
2001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撤销了萧山、余杭两个县级市,设置萧山、余杭区,市区面积也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72.55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市区面积由原来的倒数第1上升到第5位;人口由第13位上升到第6位;国内生产总值由第9位上升到第4位。为保障其顺利过渡,两区在财政体制、城市规划、户籍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房改等政策上维持不变,为三年过渡期。
  现在已到了2012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已有11年了,离杭州市委《关于加速萧山、余杭区融入大都市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的余杭区要在“今明两年与老城区接轨、实行一个政策或标准的目标”期限和目标也到了。至今为止,萧山、余杭区的毕业生进杭州落户政策:市区只指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区,不包括萧山余杭;  因此,有必要尽快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实行同城同待遇,使萧山、余杭在各项政策上与杭州市保持一致,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上更应保持一致。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养老、医疗、各种公积金及其它政府给予的优惠便民政策以及各种杭州市老城区享受到的待遇.
  二.特别是居民户籍制度:新老城区应该视为一体,目前,萧山、余杭区的户籍不能和其它五个老区自由的互迁,来杭州工作按规定甚至还要办理暂住证,在杭州市区工作的萧山、余杭人办理杭州汽车牌照。甚至失去了部分招聘和工作权利,如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将萧山、余杭人排除在外。在杭州市区生活和工作的萧山、余杭人不能享受杭州市的经济适用房等.
 

2012-04-11 18:07:26 杭州网非哥(广西南宁市)

如何切实解决杭州市市民的“出行难、行路难“开车难”的问题???“我强烈呼吁对杭州市政府和公安交通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缓解杭州市的交通,除了道路的建设和整治以外,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外,最重要的要控制车辆的发展(不要为了点税),
二建议向上海学习,对车牌进行限制和拍卖!(每年制定限制发放一定量的车牌数量,结合报废的车辆和城市道路的建设情况动态的每年调整车牌数辆)
三对外地的车辆进行临时通行证制度(如35元\7天,或者更高的金额), 对长期在杭州市行驶的外地车辆进行买月卡和年卡制度(600元/月,7200元/年,或者更高的金额),
四对外地车辆上高架采取高峰时间段限制对。对这些外地不买临时通行证,月、年卡的或者过期的给以重罚(除了补回天数,再视时间和情节罚款1000-50000(或者更高的金额)元不等的罚款,)
补充配套建议的措施一、继续扩大公务车的限行(如双休日停行,单双号)。二、对私家车进行限号出行(和北京一样,一周限制一天、或者二天,节假日单双号等)三、鼓励、倡导低碳出行(自行车、步行等)。
只有采取这样的限制和强制措施,杭州市的交通才能真正缓解!“ 更好的 创建杭州市"真正的和谐社会"!!!

2012-04-11 18:03:48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适当开放摩托车上牌机制 缓解交通压力 不能因为某些事情 一刀切的多事情 禁摩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也是不科学的

2012-04-11 17:16:17 机油(浙江省杭州市)

摩托解禁 利国利民

2012-04-11 16:35:31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宁波市)

关于加强对非法运行的残疾机动车管理的建议
现在,在城站火车站、四季青服装市场和各大汽车站附近等地,不论白天黑夜不少残疾机动车都在非法运行。这些非法运行的残疾机动车乱停车,冲红灯,有的速度很快,横冲直撞,直接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同时,对其它守法运行的出租车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并且对一个有了不少赞誉称号的省会城市杭州来说,也是极不应该、极不相称的。据我所知,非法运行的残疾机动车司机,不少是健全人,真正的残疾人很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要进一步关心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应该想方设法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对于生活确实困难的残疾人,可给以更多的经济帮助。同时,要充分发挥残联组织的作用,对于利用残疾机动车非法运行的残疾人,当地残联组织要给予批评教育,残联组织不能只种“花”不种“刺”,不能只做好人,不做“恶人”。
2.对整治残疾机动车非法运行问题,要通过“地方立法”和“釜底抽薪”的办法管理。杭州市能否通过立法,制订专门的《残疾机动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残疾机动车不能私自改装”(可能杭州有此规定,我不知道),同时,按规定对残疾机动车私自改装加顶棚的问题,象对汽车一样处理,一律拆除,如果残疾机动车没有顶棚,会有多少人化钱坐非法运行的残疾机动车,最起码下雨下雪和大热天,没有人会化钱坐非法运行的残疾机动车。
3.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真正发挥作用。对于残疾机动车非法运行的管理,有关部门是在管,发过整治通告,有时也在抓,但是时紧时松收效很差,我想只要杭州市委、市政府真正重视残疾机动车非法运行的问题,公安交警真正抓残疾机动车违法改装加顶棚的问题,运管真正抓残疾机动车的非法运行问题,杭州市残疾机动车非法运行问题一定能得到根治。

2012-04-11 14:44:05 杭州网网友( CZ88.NET)

杭州市两会代表你们好!都说执政为民!为民想,解民忧更是各相关部门和代表的事!可是为啥西湖区双浦镇还有重男轻女现象而且这个现象很严重???为啥没人管领导到哪去拉?要知道因这个严重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在册村民及子女无法享受年终股份分红。真是有损杭州市政府形象,有失公平公正还有王法没!这是党的倒退,更违背了执政为民的含义!本人在两会其间说这事就是希望相关领导或邵市长要个理由讨个说法,要为老百姓做下主啊!!!!

2012-04-11 14:41:00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政府应该保障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要有具体的落实政策

2012-04-11 14:25:15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这次黄委员不再提同城待遇的议案了,提了几年没得落实为啥就不再发声了呢?

2012-04-11 13:46:30 杭州网网友( CZ88.NET)

个现在的道路走到哪里堵到哪里~上班坐车去要1个多小时~说实话1个多小时上海都可以到了 ~!还有路上的黄沙车红灯乱闯~麻烦各位交警管管~杭城交通在这么堵~我要考虑买摩托车了~因为摩托车油费省~污染小~不会堵~!希望政府大人们考虑下解紧~给交通带来方便~不会制造成堵车~!

2012-04-11 11:39:36 杭州网网友( CZ88.NET)

2012-04-09 09:52:47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企业都涨工资了,退休人员都涨工资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什么才涨啊。。。

企业什么时候涨工资了,你们机关事业单位本来工资就比企业从业人员高,不知道为人民办事,只记挂着涨工资。。

2012-04-11 11:34:34 杭州网网友( CZ88.NET)

交通越来越堵,上班距离太长,为什么不开放摩托车。。

2012-04-11 11:32:26 西伯利亚狼(浙江省杭州市)

我想交通拥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省政府,市政府医院搬迁到郊区或者三线城市就好了 这样一线城市交通就不会拥堵了
留言 127 条 显示 21 - 40

12345...7

  • 昵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