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访谈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 杭州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杭州网观点 立即发表留言

最新留言

杭州网新闻热线:0571-85052222 爆料QQ:200900571 爆料有奖!

留言 193 条 显示 1 - 20

12345...10

2009-09-24 10:45:53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杨局长还是满会说的啊!

2009-09-24 10:43:26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出租车让行做的没有公交车好,希望杨局长还是要多教育~

2009-09-24 10:41:39 失魂落魄(浙江省杭州市)

听到杨局说还会有更多斑马线加入礼让“行列”,我觉得很温暖!期待在杭城更多的道路斑马线上感受到这样的温暖!

2009-09-24 10:38:42 桑落未央(浙江省杭州市)

感觉经营权挂钩单车考核这样的办法很人性化,有时候光靠条条框框的死规定并不见得有效,而引入这样的管理办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司机的工作积极性,开汽车来也更有动力了!

2009-09-24 10:36:35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要理解司机,其实司机也不容易的

2009-09-24 10:35:07 我想变成鱼(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是我们大家的,提升杭城出租车的形象,不仅仅是司机的事,也需要乘客的配合。希望乘客和司机能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多替对方考虑。

2009-09-24 10:28:36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相比来说,杭州的出租车卫生算好的,不过抢道现象比较明显

2009-09-24 10:25:50 暖暖(浙江省杭州市)

出租车是每个城市的脸面,每个外来旅游者对城市第一印象的开始。杭州的出租车目前的舒适及干净度总体情况较好,但个别车辆严重影响了杭州的品质之城形象,希望有关部门重视。

2009-09-24 10:24:21 茶叶蛋(浙江省杭州市)

对于是否绕路,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刚上车时,司机跟乘客沟通好到底走哪条路,就不存在最后的车费纠纷。所以,我建议司机在乘客上车后询问乘客愿意走哪条路再出发。

2009-09-24 10:22:03 麦兜小姐(浙江省杭州市)

每次过年过节坐火车或者汽车回来,如果不在火车站专门出租车候车点排队,而在火车站附近打车,经常会发现司机拒载的情况,有时候则要求加价。很多司机等在那里,只是为了做个“大生意”,希望有关部门严管。

2009-09-24 10:19:29 我是小傻瓜(浙江省杭州市)

“激励”比“惩罚”来得有效,一味的惩罚只能起到一时的成效,当激励却可以让人主动去做。

2009-09-24 10:17:56 樱花盛开的季节(浙江省杭州市)

听了局长介绍“5+1考核制度”,这个制度对文明行驶、品质服务有很好和监督作用,支持!

2009-09-24 10:14:02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黄鱼车是太讨厌了!

2009-09-24 10:13:42 冰激凌(浙江省杭州市)

在城郊一些地方,我们还是能看到许多“黄鱼车”和“摩的”的影子,他们是扰乱交通秩序、引发交通事故主要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重拳整治。

2009-09-24 10:11:23 我怀念的(浙江省杭州市)

以前过马路总是很小心,生怕被出租车撞到,没想到现在走在大街上,出租车总是很友好地挥手让我们先过去,真的打心底里感到温暖。

2009-09-24 10:10:29 奶茶妹(浙江省杭州市)

每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些星级车队专门在自己的车前贴出了“您好!您先行!”的温馨提示牌,还有一些司机有自己的提示手势等,我就感到很贴心。

2009-09-24 10:09:03 爱上池塘的小鱼(浙江省杭州市)

杨局长说得很对,“文明行车、尊重生命”的原则和理念,使驾驶员牢记“安全行车”的宗旨,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这点很重要!

2009-09-24 10:06:48 webwalker(浙江省杭州市)

刚才听到杨局长说开展“千名的哥斑马线前评的士”的活动能让司机明白文明出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我觉得这种活动形式很好,希望能够成为一种传统延续下去!

2009-09-24 09:54:24 拾金不昧(江苏省苏州市)

有些司机的素质不怎么样,捡了东西也不承认,关于车上的遗失物品,运管局是怎么有效处理的,要是司机拒不承认,运管局怎么结合有关部门帮乘客调查?

2009-09-24 09:50:13 小青豆(浙江省杭州市)

当我看到那么多出租车都停下来礼让行人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杭州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希望以后一直会感受到这份爱心!
留言 193 条 显示 1 - 20

12345...1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