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戴文昌在线访谈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 杭州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杭州网观点 立即发表留言

最新留言

杭州网新闻热线:0571-85052222 爆料QQ:200900571 爆料有奖!

留言 389 条 显示 101 - 120

1...45678...20

2010-08-24 10:03:38 xm(浙江省杭州市)

请问戴部长,社区的优秀社工及干部能否考虑跨街道甚至跨区交流?

2010-08-24 10:02:26 x(浙江省杭州市)

组织部长能在线与网友进行面对面交流,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希望这种形式今后能更多地出现。

2010-08-24 10:01:29 cck(浙江省杭州市)

请问戴部长,作为区委组织部长,你认为工作中最困难事的是什么?

2010-08-24 10:00:43 tiger(浙江省杭州市)

访谈这种形式是拉近与群众交流的有效手段,能更直接的了解到广大群众的想法的途径。

2010-08-24 10:00:37 下城CQ(浙江省杭州市)

干部考核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本科一路攀伸到研究生、博士生,要求学历高如果确系岗位需求无可厚非,但两者相比应更倾向能力,多给非全日制生参加考核的机会,入试门槛稍低,考核门槛稍高,不拘一格更有利于发现人才。

2010-08-24 10:00:32 春春(浙江省杭州市)

你好戴部长,下城区有好几个撤村建居社区,在选人用才上有没有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呢

2010-08-24 10:00:31 下城社工(浙江省杭州市)

戴部长你好: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许多年轻人是冲着社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有加分的优势而来,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经过社区锻炼一些素质好的社工纷纷考上事业单位,而社区领导岗位却缺少年轻干部,留下的许多年龄偏大,作为组织部门不知有什么措施可以真正留住年轻社工为社区发展而贡献力量。

2010-08-24 10:00:20 windier(浙江省杭州市)

建立和维持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基层工作者是最重要的桥梁。他们是直接与百姓接触的,在百姓眼中就代表着政府形象,因此,他们的形象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2010-08-24 10:00:20 小猫(浙江省杭州市)

选拔人才应更注重实干能力,在选拔上应该更多地考虑有能力,学历高的年轻人。

2010-08-24 10:00:19 金星(浙江省杭州市)

现在的干部选拔越来越透明,是好事,能够让群众参与,更是好上加好。

2010-08-24 10:00:09 敏敏(浙江省杭州市)

戴部长您好!我觉得下城区这次通过初次提名,选拔干部的做法很民主,应该作为长效机制

2010-08-24 09:59:59 bb(浙江省杭州市)

经过这一系列的审核和选拔,相信存留下来的干部们都会尽心尽力的为市民服务。

2010-08-24 09:59:31 杭州网网友(浙江省杭州市)

选好选准干部,选出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2010-08-24 09:59:08 未知(浙江省杭州市)

群众满意的干部就是好干部

2010-08-24 09:58:41 王伯伯(浙江省杭州市)

希望提高社工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2010-08-24 09:58:38 tiger(浙江省杭州市)

过硬的干部队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走出了第一步。

2010-08-24 09:58:38 ac(浙江省杭州市)

过去,组织部门往往以干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为理由,把组织部门搞成像“暗箱”、“禁区”一样,处于神秘状态,老百姓碰不到、说不得、管不着,无形中给自己披上一层光环,与人民群众隔阂开了。现在,组织部长网上“露面”,虚心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询问、建议和批评,极大地拓展了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范围,这是一般的座谈会所达不到的,也体现了组织部门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的勇气。

2010-08-24 09:58:30 sq(浙江省杭州市)

干部选好了,群众满意了,社会和谐了。

2010-08-24 09:58:07 夏步兵(浙江省杭州市)

组织工作纪律遵守的好不好体现了干部政治上成不成熟,下城能就选拔工作的纪律要求作出专门规定,让群众觉得很规范。

2010-08-24 09:57:16 spring(浙江省杭州市)

请问戴部长,下城区组织部在社区基层党建方面有什么新举措和新制度?
留言 389 条 显示 101 - 120

1...45678...20

  • 昵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